关于莒南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黑人巨大videos精品_亚洲精品色情影片_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播放_国产成_人_综合_亚洲_国产
  • 黑人巨大videos精品_亚洲精品色情影片_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播放_国产成_人_综合_亚洲_国产

    朗读

    关于莒南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莒南县人民政府网站 打印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莒南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宜游”三篇文章,担当实干、开拓创新,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1亿元,同比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06.1亿元,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亿元,增长2.1%。

    (一)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业强县迈出坚实步伐。工业转型提速换挡。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深入实施“六大赋能”行动,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5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高端不锈钢、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2%、2.9%,太钢鑫海产值突破200亿元,全县过亿元企业增至76家。以技改赋能传统产业,实施工业技改项目82个,完成投资36.1亿元,增速全市第一;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数量全市第二;深入推进数实融合,玉皇粮油智能制造平台作为全市唯一典型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庞疃纸业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体系贯标认证,16家企业获评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3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2家企业入库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占全市一半,全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17.6亿元,增长26%。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大力实施“翅膀工程”,搭建交流、人才、研发、转化“四个平台”,开展“走进高校”“专家教授莒南行”等系列活动,走进南京邮电大学等13所高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3项,全县研发投入占比3.66%,全市第三;新增4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项。梯次培育科技型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3家。深入实施人才引育行动,成立济南大学—莒南硅基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在济南、无锡设立协同创新中心,引育国家级人才3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沂蒙创新创业领军人才7名。

    (二)大力推动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聚力打造花生、红薯、樱桃、茶叶四个特色产业体系,实施玉皇智能制造、“薯镇飘香”、厉家寨农文旅融合、北方国际云茶仓等重大项目,全国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观摩交流会在我县召开。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0.5万亩,产量45.5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累计建成78.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64.7%。加快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实施精深加工项目22个;培育升规农产品加工企业16家,豌青茶业、兴祥食品升级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4家,数量全市第一,获评“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标杆县”;3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数实融合转型,农产品线上零售额达1.3亿元,增长53.6%。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18个,带动农户年增收6000余万元,被确定为全省供销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天马岛二期、卧佛寺公园、莲花湖旅游度假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茶溪川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文疃村获评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7家民宿获评山东省三星级民宿,创建“沂蒙乡愁”民宿品牌6家。成功举办炒鸡大赛等特色活动,全年接待游客56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3亿元。

    (三)重点突破扩量提质,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消费活力加快释放。持续抓好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实施,争取补贴资金1000余万元,发放补贴8537万元,拉动消费超3.6亿元。加力赋能新业态,实施载体提档工程,开展电商政策、技能培训,引进纽克斯国际贸易,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招引40家跨境电商主体,459家零售市场主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业态市场主体增至6843家,线上零售额突破7.7亿元。与重庆城口县、青海海晏县三角城镇结对开展消费帮扶,帮销地产品130万元、帮扶资金50万元。现代服务业持续扩容。坚持“存量优化、增量扩张”,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运营,激发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活力,全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1家,实现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服务业规上企业数量零的突破。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牵线搭桥”深化供需对接,成功举办“匠心智造、‘链’接全城”莒南县“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会等11场供需对接活动,达成协议59项,成交额突破5亿元。外资外贸稳步增长。争取进口信用额度24亿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迪拜食品展等国内外展会,全县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103亿元,增长5%,利用外资2277万美元。

    (四)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50个,项目开工率实现100%,完成年度投资12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达108.5%。新农肉制品等16个项目顺利竣工投用,G518快速路、亚新包装、诺博德复合材料等获评全市“十快项目”,不锈钢板材深加工项目获评全市高质量发展十大好项目。强化项目要素配置,保障重点项目用地3093亩,新增企业贷款35亿元,争取中央、省级无偿扶持资金1.242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4.29亿元。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集聚资源做大做强不锈钢产业园、“专精特新”产业园,构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平台,新入驻企业27家。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投资1400万元,提升道路7千米,完成雨污管网、电力隧道等配套建设。打造12个镇域工业集聚区,新建项目3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亿元,近10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招大引强聚能蓄势。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坚持“实好多快”,全域全员协同作战,全产业链一体化招商。全年新开工招引项目128个,新引进过10亿元项目15个、500强项目5个、央企项目2个,到位资金88.1亿元。

    (五)精细优化资源配置,城市能级品质不断提升。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实施82个重点城建项目,49个建成投用,城镇化边界拓面4800亩,1.2万人转化为城镇人口。改造老旧小区47个、实施“房票”安置830户,农村危房保持动态清零。打通断头路4条。实施16条路段、20公里雨污管网建设,完成30个小区雨污分流提升改造,新建燃气管道5公里,新增供暖面积15万平方米。交通路网不断优化。G518快速路完成投资12.8亿元,S225莒阿线、S314涛汤线临港段等中修工程竣工,长深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及连接线工程建成通车。持续优化城乡通道,提升改造农村公路200余公里,实施危桥改造6座。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扩容城市公共服务空间,北城人民广场、府前绿荫广场顺利竣工,文化艺术中心、兰墩净水厂等项目进入收尾阶段,10处口袋公园及绿荫停车场建成投用。新建5G基站290处,累计建成1129处,实现5G网络城区和乡镇中心区全覆盖,入选四星级基础型新型智慧城市。

    (六)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系统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实施重点水利工程15项,完成投资9亿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3,全年优良天数达251天,全市第一。被评为全省“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优秀县。“双碳”战略稳步推进。深入开展“减碳降碳”十大行动、“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严格“两高”项目清单化管理,落实五个减量替代。持续扩容绿能规模,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9.37万千瓦,总量增至66.64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突破10%,3个项目列入省风电项目计划,大店镇获评“国家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乡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培育新增省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市级绿色工厂2家。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持续开展村容村貌提升,生活垃圾转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实施“百千工程”项目380个,新改造农村清洁取暖7364户。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建成省级和美乡村5个,“石泉乡居”片区获评全市乡村振兴十大好项目。

    (七)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活力加速释放。重点改革加快推进。谋划推进重点改革事项36项,争取省级以上试点24个,52项改革经验获省级以上发文推广。探索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做法入选2024年度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是全省三个入选案例之一。太钢鑫海入选山东省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试点,成为全市唯一入选企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定制17个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一件事”场景;在全省创新打造工业技改项目“一件事”;在全市率先推行股权变更“一件事”改革,审批时限压缩80%以上,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深入实施企业准入退出领域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全县新增市场主体9199家,增长11.5%。《临沂莒南:“四坚持”打造服务型监管新模式》入选全省“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

    (八)全力保障社会民生,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持续加强。民生支出57.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促进就业提质扩量,新增城镇就业792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69万元。提升改造敬老院12处,打造孝善食堂46家,经验做法获省民政厅发文推广。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衔接互通工作机制,社会救助标准实现“15连增”,被确定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入选全国首批“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联动示范县。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改扩建中小学4所,提升改造中心幼儿园29所。加快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培育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10个,市级产教融合型优质特色专业1个。卫生健康扎实推进。提升改造薄弱村卫生室134处,9家卫生院通过国家推荐标准,被确定为全省预防接种健康处方试点县区。文体供给更加丰富。提升改造村级文化服务场所120处,打造“琅琊书房”城市书房3处,组织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1000余场,“舞动沂蒙山”全国群众舞蹈邀请展演等活动在莒南举办,《一封家书》入选“中华颂”第十四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优秀剧目。重大风险有效管控。精准化解金融风险,处置不良贷款3.8亿元,排查非法集资风险线索17个,立案打击11起。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整改遥感监测“非粮化”和永农“非耕地”问题2.5万亩。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保持治安高压严打态势,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同时,妇女儿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地震气象、外事侨务、融媒体、人民防空、工会、残联、慈善、红十字会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回升基础不稳,消费回暖尚需加力;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新型城镇化步伐有待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优质公共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需要我们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加以解决。

    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宜居宜业宜游”三篇文章,大力实施“三步走”战略,聚焦“项目、争跑、底线”三项任务,以“重点项目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在工业经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改革开放、民生事业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努力实现经济提质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推进现代化莒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全面完成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

    三、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以更大作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供应链联结产业链,以产业链构建生态链,推动产业集聚成群、多链融合,实现高能级创新发展。打造高端产业生态。深入实施“引擎”工程,突出链主引领、集群推动、创新赋能。强化太钢鑫海、百特、金胜等“链主”企业引领地位,积极推动不锈钢、硅基新材料、绿色食品等行业协会成立,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大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融合延伸。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增长6%以上,“小升规”工业企业30家以上。构建高能创新生态。大力实施“翅膀”工程,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深入开展“走进高校”活动,力争全年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以上,新增省级创新平台3家、市级7家、共性研发平台5家。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15家以上。推进数实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互联网领域重点项目20个,培育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场景以及“晨星工厂”、智能工厂等8个以上。做大做强载体平台。全力推进东部高端不锈钢产业园建设,完善产业配套功能,启用邻里中心,重点完善总部办公、工业设计、商务、仓储等生产性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持续提升“专精特新”产业园承载能力,加快建设硅基新材料、软包装、智能制造(铸造)、高端装备制造等4个“园中园”。依托新材料产业园,打造全县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莒南人才之家和企业全产业链代办中心。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园智慧化转型,加快推进中国供销现代农产品物流园、海棠电商产业园等项目,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高价值业态。

    (二)以更大担当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抓好链式招商。完善“三个机制”,按照“实好多快”标准要求,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以情招商,支持本土企业“二次创业”。发挥不锈钢、绿色食品、印刷包装、机械铸造、硅基材料等重点产业“链长+专班”模式作用,“一链一策”绘制产业链图谱,积极推介产业、区位、物流三大优势,着力引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专精特新”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深入推行招商项目包保责任制,落实“飞地”政策,对招引工作周汇总、月调度,全流程跟进服务,力争全年招引落地过亿元项目50个,新引进过30亿元项目1个,过10亿元项目5个。抓好项目实施。实施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56个,总投资23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4.8亿元,锚定时间点、夯实路线图、压实责任制,确保重大项目开工率、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均达100%。重点推进新莱无菌包装、安浦智能制造、诺博德复合材料等19个在建项目,确保年内竣工投产;夯实“四个要素”保障,力争百特二氧化硅微球新材料、65万吨冷轧、德鑫装备锻造等26个项目按期开工;推动苏泰不锈钢装备制造、百特不锈钢容器制造、华宝高端封头制造等24个在谈项目尽快落地。深入实施“百企技改”行动,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力争全年技改投资增长25%以上。抓好项目谋划。紧盯“两新”“两重”、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专项债等政策机遇,谋划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形成动态补充,对储备的20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0个地方专项债项目、37个超长期国债项目,提前介入手续办理等重要环节,争取列入上级计划盘子。

    (三)以更快步伐推进农商文旅融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打造7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45.5万吨以上。聚焦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建设,全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推进鑫海科技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十大农业项目。推动四个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扩容提质,争创国家花生创新研发中心,实施国家级大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花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等项目;制定茶产业两年发展规划,实施莒南茶提质增效行动,提升两处高标准规模化茶叶加工厂,不断提高“莒南绿茶”“莒南白茶”品牌含金量;强化红薯产业产学研结合,打造育繁种加储销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延伸樱桃、果品深加工产业链,打响“厉家寨”“好例”双品牌。提升镇街工业集聚区效能,强化12个工业集聚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靶向招引“四类产业”。持续推进共富共建,力争全年新增农村就业人口2万人以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擦亮“灵山秀水·乐游莒南”品牌。加快推进庄氏庄园提升改造、天马岛旅游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石泉乡创1959、渊子崖文化综合体等项目,串联优质农产品基地和文旅节点,争取在A级景区、星级民宿等品牌创建上多点开花。大力推行“旅游+”模式,打造周期性旅游爆点,继续高质量举办草莓节、樱桃节、美食节等节事活动。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组织汽车展销会、绿色家电下乡等促消费活动,在乾海星河、温泉、石泉湖打造3条示范街,推广“餐饮+娱乐+文创”、“文旅+生活服务”等“业态混搭”模式。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聚焦区域电商平台、直播电商供应链、互联网运营等领域重点招引,支持市场实体拓展智能服务、数字化运营场景。培强壮大服务业,力争年内新培育8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四)以更大勇气推进全面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大改革。大力开展“改革突破年”活动,谋划推出一批创新性、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打造一批具有莒南特色的典型做法、改革品牌,力争新增省级以上改革成果30项。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多元化开拓外贸业态,推进柳编家具及食品产业融入“陪跑计划”,力争培育进出口企业10家以上、过亿元企业3家以上,全年进出口额达到108亿元以上。着力打造纽克斯跨境电商产业园,构建全链条跨境电商生态体系,力争入驻企业突破50家。积极拓宽外资利用渠道,将外资招引与“延链补链强链”相结合,引进一批补短板、强优势的高质量外资项目,力争到位外资突破3500万美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政务服务场景实现多元应用,提升“沂i企”平台政策服务效能。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优化业务流程、强化数据共享,推动政务服务“一件事”向“一类事”延伸。

    (五)以更实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扬尘综合治理、重点区域散乱污排查、机动车污染治理、餐饮油烟监管等重点任务落实,全力改善空气质量。深化水环境治理,坚决打赢“四场”攻坚战,确保3个国控断面全部达到Ⅲ类水目标、省控断面达到Ⅳ类水目标。擦亮绿色生态新名片。加快实施再生水循环利用、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等10个水利项目,实现“四水”联动。扩容非化石能源供给,加快2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21.25万千瓦集中式风电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强化重点耗能企业监管,持续开展公共机构节能行动,确保完成能耗压减任务。探索价值转换新路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16处循环农业示范园区、48处“小而美”循环示范基地,促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六)以更大力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品质。加快道路互联互通,全力推进G518快速路建设,力争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持续推进西环路和S314部分路段建设。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加快第三污水处理厂、恒太城、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实施25个老旧小区改造、24.3公里城区空白污水管网路段建设、34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等项目,优化提升城区11处换热站及1处中继站。引导推动改善型住房建设,深入推行“房票”安置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有序开展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力争全年拓展城区边界5000亩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左右。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常态化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构建城乡环境卫生分类分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城市管理示范街;抓好城市预留地建设,打造5处百花园、百果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连片提升行动,着力打造6个连片提升示范镇、10个连片提升整治镇、16个示范片区、80个示范村、100个示范巷,持续提升乡村宜居品质。

    (七)以更大决心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守护群众健康。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改造薄弱村卫生室,确保完成三年改造提升任务。办好人民教育。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新建、续建4处幼儿园。强化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网络千兆到校、百兆进班覆盖率。创新探索高中教育名优生培养模式,实施“拔尖创新学生培养计划”。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打造4处高标准产业学院、校中厂、厂中校。夯实民生保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加力建设四级关爱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孝善食堂、老年养护院建设。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名校直通车”等活动,力争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以上。强化社会治理。努力化解信访积案,争创国家级信访工作示范县。做好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办理,全力解决群众诉求,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守牢“一排底线”。突出抓好安全生产、耕地保护、金融风险化解、舆情防控、粮食安全、重大失信事件、气象灾害防御等工作,全面筑牢立体化、信息化风险管控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抓好妇女儿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地震气象、外事侨务、融媒体、人民防空、工会、残联、慈善、红十字会等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202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接受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埋头实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莒南建设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们期待与您沟通
    通过了解上述内容,您肯定有话要说吧?任何想说的话,您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我们进行沟通。

    主办:莒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莒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符:3713270017   鲁ICP备0601059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7023713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