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5年1月16日在莒南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莒南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莒南县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报告提请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县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积极应对减收增支压力,全力以赴抓好财政管理改革,全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024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增长2.1%。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6873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5%,同比增长0.3%。当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上级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一般债券转贷收入及调入资金等544276万元,收入共计774522万元。当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上解上级支出、债务还本和结转下年支出等105792万元,支出共计774522万元。收支相抵,实现收支平衡。
2024年莒南县总财力774522万元,其中用于“三保”财力414569万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预算执行中各“三保”预算项目标准均不低于中央和省规定标准,全年支出668730万元,其中“三保”预算支出414569万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不存在“三保”支出缺口。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10381万元,完成预算的101.5%。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46119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7%,增长27.6%,主要是新增专项债券增加。当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上级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专项债券转贷收入及上年结转、调入资金等300125万元,收入共计510506万元。当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加上上解上级、专项债券还本支出和结转下年支出49316万元,支出共计510506万元。收支相抵,实现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55万元,完成预算85.5%;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55万元,完成预算的80.9%。当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加上上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补助收入及上年结转收入共计607万元。当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加上结转下年支出共计607万元。收支相抵,实现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9910万元,支出56831万元,当年结余13079万元;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0202万元,支出79150万元,当年结余1052万元。以上两项累计结余147246万元。
(五)政府债务情况。经市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批准,2024年我县政府债务限额为104.05亿元,当年共发行政府债券23.79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14.29亿元,再融资债券9.5亿元。2024年底,全县政府债务余额92.08亿元,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预算执行数据是初步汇总数,2024年决算编制完成后,部分数据可能会有所变化。届时,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情况。
二、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落实情况
2024年,全县财政部门认真执行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及县人大常委会有关会议决议,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为现代化莒南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强化增收节支,保障财政平稳运行。有效应对经济形势变化、政策性减收增支等因素影响,多措并举抓好收支管理,确保财政平稳运行。收入方面。强化税费共治、部门联动,建立定期分析机制,精准研判收入形势,有针对性地加强调度、细化措施,全力做好组织收入工作。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0246万元,同比增长2.1%。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密切关注上级政策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找准政策项目结合点,争取更多政策、资金、项目落户莒南。争取各项转移支付资金32.5亿元,争取各类债券资金23.79亿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14.29亿元,同比增长38.6%,再融资债券9.5亿元。支出方面。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采取优化支出结构、严控出台新增支出政策、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盘活存量资金资源等方式,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落实等,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68730万元,增长0.3%。
(二)强化综合施策,加力高质高效发展。优化财政金融政策供给,精准配置资金资源,加快释放政策发展红利。一是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退缓金额2.86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共10994户次。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3.9亿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99.91%。发放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贷款1.2亿元。二是聚力政策扶持引导。设立科技创新激励资金5000万元,支持技术研究与开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设立创投基金5000万元,支持县域内重点产业创新发展。三是聚力金融要素供给。2024年贷款余额586亿元,较年初增加63亿元。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助力科技型企业等“金融+重点领域”系列银企对接活动,达成融资意向20余亿元。创新信贷产品,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产业,推出“专精特新信用贷”“科创贷”等产品,发放贷款20亿元。围绕乡村振兴差异化信贷需求,推出“木梳贷”“花生贷”“樱桃贷”“茶易贷”等特色金融产品40余款,发放贷款32亿元。我县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茶产业的做法先后获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杨东奇,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行长肖龙沧肯定批示,被中国财经报、大众日报多次刊发报道。健全政策担保体系,发挥县属鑫盛担保公司作用,实行政策性担保市县一体化发展,2024年度新增担保额24亿元。四是聚力全域乡村振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8.41亿元,全力保障高标准农田、重要农产品供给、乡村建设等重点任务,支持“百千工程”实施。落实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资金9500余万元,落实农业保险补贴资金3000余万元、投保面积110万亩,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三)强化民生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把民生支出作为财政保障的优先选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接续办好十件人大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和20项重点民生实事。全年民生支出57146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5%。支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1824个。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低息稳岗扩岗贷款5650万元,以财政贴息方式激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33万元。支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民生提标政策,全县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高8%左右,提高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增长3%左右。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68元提高至188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94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每人每年不低于670元。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教育经费投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和经费保障机制全覆盖。统筹各级资金8404万元,支持校舍安全、薄改提升、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支持保障改善居住环境。加快老旧小区、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改造老旧小区47个,惠及3921户。支持北城人民广场、道路绿化提升、口袋公园、雨污合流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强化改革管理,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将深化改革作为强化财政管理的重要抓手,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效能。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建立县级预算安排与预算执行、财会监督、审计问题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打破“基数+增长”固化模式,着力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格局。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评价链条,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完善政策、调整预算的有效衔接,依据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压减2025年预算金额7521万元。把好财政评审关口。聚焦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细化评审工作细则,加强事前审核、过程评审和结算评审,完成预算评审项目197个,审减61575.28万元,审减率23.86%;完成结(决)算评审项目140个,审减4279.59万元,审减率6.77%。提升财会监督效能。建立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开展镇街财经建设专项整治、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专项行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深化国企改革管理。聚焦“城投变产投、国企更健康、改革要到位”三大任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优化整合改革,县属国有企业由4家整合为2家,主责主业更加清晰。围绕“管资本”这条主线,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工具,率先建设了全市唯一一个以国资监管机构为主体的国企风险防控监管平台,将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债务管理、融资管理等核心业务纳入,实现对国企账户实时可视、资金统一归集、票据源头管控、债务提示预警的目标,有效防范资金使用和债务风险。
(五)强化风险防控,筑牢安全运行防线。把防风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确保财政运行稳健可持续。一是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在预算安排和执行上,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需求,加强对“三保”支出执行情况的监控,建立“三保”风险预警机制,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二是兜牢债务风险底线。按照“摸清旧债、严控新债、落实责任、分类处置、逐步化解”的总体思路,制定出台一揽子化债政策,实施“三债统管”,扎实推进城投债“三降行动”,债务风险整体可控。全年政府债务还本付息7.26亿元;化解隐性债务6亿元;城投公司非标债务占比压降至9.57%,完成年内控制在10%的目标。三是兜牢金融风险底线。加大非法集资打击力度,先后排查非法集资风险线索17个,立案打击11个;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各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8亿元。四是坚决守好“一排底线”。树牢全县一盘棋思想,立足全县大局,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救灾等“一排底线”的资金保障,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2024年全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受市场预期不稳、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税收增长乏力,土地出让收入持续减少,综合财力及库款十分紧张。与此同时,民生政策继续扩面提标,“三保”、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增支不断加大,债务风险防控形势严峻,财政运行“紧平衡”态势更加凸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5年预算草案
(一)2025年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效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基本原则:2025年,经济形势更加复杂,综合考虑主要经济指标和各项收支增减因素,预算安排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坚持综合统筹,收入保持在合理区间,从严从紧安排支出,确保收支平衡。二是深化改革、提升效能。坚持零基预算,强化预算绩效结果应用,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三是兜牢底线、安全运行。坚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统筹财政资金资源,有效防范“三保”、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二)2025年收支预算总体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初步安排239460万元,增长4%,税收比重7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82200万元,增长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调入资金、债券转贷收入等507855万元,预计总财力747315万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加上上解上级支出、债券还本支出等65115万元,支出共计747315万元。收支相抵,预算安排平衡。
2025年总财力预计747315万元,其中可用于当年“三保”财力预计486930万元,预算编制中各“三保”预算项目标准均不低于中央和省规定标准。全年支出预计682200万元,其中当年“三保”预算支出486930万元,不存在“三保”预算缺口。
2、政府性基金预算。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57081万元,加上上级补助、债券转贷收入等173419万元,收入总计3305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25412万元,加上上解上级、专项债券还本支出5088万元,支出总计330500万元。收支相抵,预算安排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安排499万元,加上上级补助和上年结余等78万元,收入总计577万元。安排2025年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577万元。
4、社保基金预算。2025年,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安排74258万元,支出63488万元;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5415万元,支出85109万元。以上两项累计结余158322万元。
(三)县级重点支出安排意见
2025年,安排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等支出(含镇街)和正常运转经费294506万元。在此基础上,统筹县级可用财力安排重点项目配套及补助具体如下:
--安排教育支出18243万元,主要用于义务教育、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各类助学金及教育费附加安排的支出等。
--安排卫生健康支出10698万元,主要用于基层卫生院基本药物补助、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乡医补助等县级配套。
--安排公益岗和养老保险等支出56306万元,主要用于城乡公益岗位补贴、居民养老县级配套、企业退休人员取暖补贴、机关养老保险缺口等。
--安排民政抚恤、困难救助等支出12479万元,主要用于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生活护理补贴、城乡低保等。
--安排医疗保障相关支出14322万元,主要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县级配套、其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代缴等。
--安排农林水支出9185万元,主要用于乡村振兴衔接、高标农田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及村级组织运转等费用。
--安排环卫、垃圾处理等相关支出6150万元,主要用于环卫一体化、城区保洁劳务费、垃圾处理等费用。
--安排城建等相关支出10403万元,主要用于污水处理运行费、路灯维护、城建等支出。
--安排公共安全经费9749万元,主要用于辅警、办案经费等。
--安排政府债券付息28056万元。
--安排预备费2000万元。
以上重点支出只是预计性的,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将根据资金筹集情况,按轻重缓急再进行调整。
四、完成2025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布局之年。全县财政部门将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收支管理质效,推动收入量质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是在聚财增收上持续加力。税收征管方面,会同税务部门强化钢铁冶金、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分析,提升鑫海科技、阜丰营销、农商行等重点税源纳税贡献度,加强欠税清理和其他一次性税源的征管。资产盘活方面,对政府各类闲置资产、资源进行起底式摸排,建立政府闲置资产储备库,实行“一案一策”,灵活运用出租、出售、转让等方式多渠道、多路径盘活国有资产。对上争取方面,聚焦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强项目包装储备、政策落地衔接,力争更多政策资金倾斜支持、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盘子”。
二是在赋能发展上持续加力。强化财政资源统筹,用好自有财力、转移支付、专项债券等资金,强化重大战略和政策财力保障,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强化惠企政策落实,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推进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财金协同联动,抓住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和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创建机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服务,优化金融服务,主动靠前帮扶项目融资;强化融担增信,推动融资担保公司市县一体化发展,增强鑫盛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和水平。
三是在财税改革上持续加力。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健全完善预算安排和分类保障机制,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确保有限财政资金向重点领域聚焦聚力,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格局。深化绩效管理改革,突出事前评估,强化结果运用,加强成本效益分析,将预算绩效评价和政策调整、预算安排、资金分配挂钩,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国企领域改革,完善国企业绩考核与薪酬、投资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体系,优化国企监管平台功能,强化监控指标应用,以强有力监管助推国企高效高质发展。
四是在安全运行上持续加力。守牢“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最优先顺序,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预算,落实风险分级预警机制,确保“三保”不出问题。守牢债务底线。强化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管好用好政府债券和置换债券资金,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确保不发生违约和风险事件。防范城投债务风险,扎实推进“三降行动”,加快推动城投公司和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守牢金融底线。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做好风险摸排、核查和打击,常态化开展防非宣传。推动不良贷款风险化解,稳妥核销处置各类风险,督促金融机构做好贷款风险管理,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各位代表,2025年,全县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保持昂扬斗志和务实作风,坚定信心、顶压奋进,奋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为“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莒南建设贡献财政力量。
附件【莒南县2025年政府预算草案表.xlsx】
附件【莒南县2025年政府预算草案表.xlsx】
附件【莒南县2024年政府预算执行表.xlsx】